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骨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長,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渐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囯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囯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1900年6月17日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窑(今属大悟县),当过11年窑工。1925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被派入直系军阀刘佐龙部学习军事。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战役中带全排冲垮敌四个炮兵连,获嘉奖和晋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任河口区农民自卫队队长,在窑工中建立中共支部。11月,率队参加黄麻起义。在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骁勇善战,被群众誉为“徐老虎”。他历任中共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和师长。1932年秋,第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后,在国民党军对根据地进行残酷“清剿”的严重形势下,同鄂豫皖党和红军的其他领导人一起,集中留下来的部队,先后重建第25军、第28军,任副军长、军长,在鄂东北、皖西坚持游击战争,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石门口、葛藤山、长岭岗、太湖、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保存和壮大了部队,同时抵制了“左”倾军事冒险主义和“肃反”的错误,使被摧残的革命根据地部分得以恢复和发展。
1934年11月,他任25军副军长,和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率部作战略转移,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艰苦转战两个月后进入陕南,曾任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以“先疲后打”的作战方针,出奇制胜,调动和拖住十倍于己之敌。指挥陕南石塔寺和袁家沟口等战斗,打破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两次围攻和三个月内消灭25军的计划。
1935年 7月,得知中共中央率红军到达川北松潘地区,立即率部西进甘肃接应,截断西(安)兰(州)公路,钳制了大量敌军。9月,25军到陕北永平镇,与第26、第27军合编为第15军团,他任军团长,与程子华、刘志丹等一起指挥劳山战役。所部编入第一方面军后,他重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并曾担任红军南路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町店等战斗。
1939年9月,随刘少奇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指挥周家岗战斗,取得反“扫荡”的胜利,对巩固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他在革命战争中先后九次负伤,积劳成疾。1940年患重病后,仍随军指挥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中共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病中主持编写了《红二十五军战史》。“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70年3月25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逝世。
湖南省永兴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土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游击队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党代表、团长,第二路游击队司令,红三军第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代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代理书记,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共翼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第二书记。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原名陈庶康。潮南省湘乡县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一九二六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后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谭世名,号举安。1906年6月1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楠竹山村。曾任小学教员,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2月到国民革命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前敌委员会秘书、第31团党委秘书,中共第4军军委秘书长、第4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后任第12军、第22军政治部主任,第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第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了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以及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1929年,参加中共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后,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军队。重视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曾写出《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报告。1936年3月写出《关于红军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工作的意见》。同年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曾与王稼祥等发出大量指导部队政治工作的文电,并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论述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文章。1944年4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中共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根据古田会议决议精神,论述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阐发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并提出改革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意见。这个报告由他起草,经毛泽东、周恩来等修改和中共中央扩大的书记处会议讨论批准,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历史文献,曾被列为全党全军各级领导干部的整风文件和固定教材。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参与领导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的政治工作,针对部队进行大兵团作战和执行开辟新区任务的特点,提出政治工作任务,强调加强党委建设和土地改革政策教育,对执行城市政策纪律提出要求,组织进行以诉苦为主要内容的阶级教育,领导开展立功、战评、尊干爱兵等群众运动,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他经常深入部队,研究和指导建军新阶段的政治工作,强调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克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重视贯彻军事训练中的群众路线,组织部队普遍进行文化教育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推动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61年1月后,因受林彪陷害,曾被撤销了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1965年11月任福建省副省长。1975年8月起曾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9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予以平反。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11月6日逝世于北京。
湖南省长沙人。一九二〇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一年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一九二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九二七年赴苏联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一九三〇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粤贛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治委员,建黎泰警备区司令员兼红十一军政治委员,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七军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参谋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二十九军军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兼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1892年8月10日生于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1908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在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同年10月辛亥革命中,又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的战斗。1912年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1914年毕业后,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入军阀部队,从事秘密反袁世凯斗争,历任粤军排长、连长、营长。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1923年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1924年到粤军许崇智部任旅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参谋长,同年10月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秘密掩护和支持25师主力参加南昌起义的行动。同年12月后,在广州、香港等地从事中共秘密工作。
1929年7月,被中共中央派往南宁,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关系,任广西军官教导总队副总队长、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南宁警备司令。重视并坚持对所辖部队实行改造,为举行起义奠定了基础。同年12月11日,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任军长,指挥红军打退桂系军阀的反扑和进攻,建立了右江苏区。1930年4月率红7军主力转战桂黔边,曾攻占贵州榕江城,6月率部回师,攻占百色、奉议、恩隆等县城,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攻打柳州、桂林的指示,与邓小平、李明瑞率部离开右江苏区,转战于桂、黔、湘边界地区。1931年1月在广西全州召开的红7军前委会上与邓小平等决定停止执行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转向湘粤边开展游击战争,适时向中央苏区转移。2月全军抢渡乐昌河时,被敌截为两部。他率军部和58团大部,迂回突破粤军封锁,于3月中旬进入湘赣苏区,与湘东独立师会合,成立河西临时总指挥部,任总指挥,进行了永阳镇等战斗。4月在永新与红7军主力会合,改任河西总指挥部参谋长。随后,与李明瑞指挥所部连克安福、茶陵、安仁等县城,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同年冬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参与组建军委机关和领导红军的参谋工作建设。1933年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后任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研究和总结红军的战略战术和参谋工作,发表《战斗指挥研究事项》等指导性文章。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协助军委领导组织侦察、开路设营、部署军事行动。到陕北后,兼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6年两广事变后,受中共中央派遣,往来于广州、香港、南京、武汉、福州、桂林等地,在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
抗日战争初期,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整编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指挥了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11月率两个连到江北无为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组建江北游击纵队,后率部东进,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参与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指挥和中共前委书记。指挥第4、第5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在淮河以南、津浦路两侧积极打击日伪军。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与书记刘少奇等指挥第4、第5支队主力先后取得大桥、半塔集反顽作战和夏季反"扫荡"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直接领导第2师同敌伪顽的军事进攻、政治破坏、经济封锁进行斗争,同时注重加强根据地建设。1943年1月专任新四军副军长。
1943年11月陈毅代军长赴延安后,他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4年7月部署第4师主力西进,基本上收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同年冬部署第1师一部渡江南下,开辟苏浙皖边敌后新区。接着又指挥新四军各师开展对日大反攻作战,歼灭大量日伪军,收复大片失地。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等职。1945年秋执行战略部署的调整,组织领导了新四军一部北移的工作。随后指挥主力一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破袭津浦铁路(天津一浦口),迟滞国民党军北上。1946年11月,组织胶东、鲁中军区部队发起平安战役,歼国民党军1.5万人。1947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时,指挥军区地方部队配合主力作战。同年8月兼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在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整顿后方,克服困难,为淮海战役和渡江作战提供数亿斤粮食、动员上百万民工支援前线,保障了作战的需要。1949年9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是中共第八至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四川省南充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一九二八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大队大队长,红四军第五十九团参谋长、纵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中央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械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分队长、大队党代表,鄂豫游击区总预备队总指挥,红一军第一师支队长、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疖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红九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翼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翼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嵩岳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
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见习排长,同年在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第十七师政治委员、师长,红三军第八师二十二团团长、八师师长,红三军第二十五团团长。一九三二年赴苏联,先后入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一九三七年回囯。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一二〇师独立第二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老兵乐
半世生涯戎马间,
征骑倥偬未下鞍。
爆炸轰鸣如击鼓,
枪弹呼啸若琴弹。
疆场纵横任驰骋,
歼敌何计百万千。
对镜不须叹白发,
白发犹能再挥鞭。
卫岗初胜
新编第四军,
先遣出江南。
卫岗斩土井,
处女奏凯还。
为官陡门战斗胜利题诗
新四军,胆气豪,
不畏艰苦与疲劳。
七十里之遥,
雪夜奔袭芫湖郊,
伪军无处逃。
伤毙满沟,
活捉四十余,
步枪四五十条,
机枪三挺,
驳壳十佘条。
还有大刀,
日伪军旗、脚踏车、大衣与皮袍。
军用品,用箩挑,
汉奸远逃,
敌伪心愁,
广大人民兴高,
同声咒骂汉奸罪不可饶!
新四军抗日先遣队挺进江南四十周年
八省健儿群英会,
抗日旌旗向东挥,
敌后军民齐奋战,
日寇弃甲又丟盔。
竹竿山头望
南昌起义五十二年后重来潮州
南昌风雷震大地,潮州七月红南粤。碧血洒韩江,激流汇井冈。重来已过半世纪,地覆天翻今非昔。竹竿山头望,无限好风光。
赠东屏
(一九四六年三月)
尊我护我细用心,
养儿育女劳其神;
宾客来至盛情待,
贤妻良母好心人。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我们徐家被国民党杀掉六十六口,其中我的近亲就有二十七口,我与国民党、蒋介石真是血海深仇,我徐海东最有资格不忘阶级仇,最有情理先杀蒋介石后抗日;可是现在国难当头,不联合国民党抗日,我们就要亡国灭种了,不顾大局行吗?——徐海东一九三七年八月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大会上的讲话
江城子?怀念彭总
久共患难真难忘,不思量,又思量。山水阻隔,无从话短长。两地关怀当一样,太行顶,峨眉岗。经常相逢在梦乡,宛当年,上战场。奔走呼号,声震山河壮。富国强兵愿已偿,且共勉,莫忧伤!
&怀念杨勇同志
$肝胆相照半世纪,
浴血苦战二十年。
革命忠心贯日月,
战功卓著载史篇。
常谈我早辞尘世,
不幸君先离人间。
三大战役都告捷,
九泉闻讯定开颜。
试作囚
沙场驰驱南北游,
横枪跃马几春秋,
为扫人间忧患事,
小住南牢试作囚。
关于红军纪律
用了群众东西,包括吃了群众的粮,一定要给钱,损坏东西要赔,这是红军铁的纪律、政治生命线,这个制度不能变。如果有的连队没现款,一定要给群众“打收条”,等以后革命胜利成功了再来偿还!
&关于党的作风
$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这个真理,已为去年的经验所完全证实。如果我们要从若干错误的领导作风变到正确的领导作风,要从军阀主义偏向与教条主义偏向表现得最典型的部队,在改变这种作风之后,就能飞跃地前进,要使落后分子改变为积极分子,要使自由主义的空气改变为原则立场的空气,要使不好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改变为好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如此等等,都是要从人们思想的进步才能进到行动的进步。差不多可以说,思想的进步过程,就是工作的进步过程,就是群众情绪的进步过程。
&关于党的思想建设
$干部的思想改造工作,是极其重要,也是极其艰巨的。干部思想的进步是一切工作进步的枢纽,只有在干部思想有了进步之后,工作的进步才是真正可靠的进步,而如若离开思想进步去求什么工作上的进步,便必然只会是表面的与形式的。
&关于革命气概
$要以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来教育和鼓舞自己,学习方志敏、恽代英、瞿秋白等青年领袖那样崇高的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气节,学习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人民英雄那样英勇顽强,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谭政《保卫祖国是青年的神圣职责》
&参加秋收起义
$漫漫长江浪滔天,工农大众要掌权。
武装革命求解放,势如江水去不还。
燃起火把庆秋收,长缨万杆敌胆寒。
振臂一呼上井岗,建军改编在三湾。
喜看旌旗红似火,星星之火要燎原。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自夭真,
亿万斯年造化身。
簪峰带水萦回映,
雨雾晴蒙色异新。
龙腾虎跃争雄舞,
参天古水耸峥嵘。
洞天七星与芦笛,
玲珑壮丽巧天工。
天若有情天若老,
漓江车水永长清。
碧莲含苞宠娇艳,
独秀英姿挂紫金。
欲穷桂林风光美,
再上阳朔更更新。
&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年感怀
$(一)芦沟枪声萦耳边,
太行烽火照眼前。
硝烟散尽笙歌起,
斗转星移四十年。
(二)敌骑踏破中原地,
赤县处处血如雨。
山河破碎心亦碎,
报国张弓射金矢。
(三)八年留守陕甘宁,
健儿浴血黄河滨。
莫道边区弹丸地,
回天首仗延安城。
(四)甲午战云蔽海天,
八载干戈添仇冤。
劫波度尽春又归,
一衣带水写新篇。
(五)从来养兵为征战,
卫士戍疆老少安。
宜将剑戟多砥砺,
不教神州起烽烟。
题碑文有感
(一九六四年五月)
李韩顽敌两夹击,敌强我弱不畏惧;
奋力拼战七昼夜,巍然屹立获胜利。
奠定淮南根据地,抗日反顽开新局;
今人指看半塔碑,志在强国新战役。
送别
仿唐人王勃送别诗咏,书赠张、李、陈,苏同志。文字虽劣,意却真诚,聊表惜别互勉之情。
$治病在古闽,
红心向北京。
与君送别意,
同是党之人。
革命识知己,
马列共遵循。
永走革命路,
一切可牺牲。
&示儿(选三首)
$爱子即将离家参军,思绪万千。写此四首,既有父子共勉之意,亦略表盼儿成长的真挚之情。
$(其二)
$我儿年幼有胆见,
挫折迫害只等闲。
正确错误分辨好,
虚心待人最为先。
自我傲气须当改,
群众关系即不难。
单枪匹马怎胜敌?
万众一心能擎天!
$(其三)
$军中注意事虽稠,
抓着关键即自由。
三大纪律时遵守,
八项注意永不丢。
官兵团结如兄弟,
军民一致鱼水投。
儿曾观天驱孤愤,
望为阶级擒敌酋。
(其四)
我儿去参军,
模范要力争。
政治成熟后,
做个党之人。
标准有五条,
党章载得明。
达到虽非易,
创造凭自身。
思想最高峰,
有志亦能登。
父母殷切意,
愿儿切实行。
&星期日郊游有感
$阴雨初晴风光美,
全家驱车去马尾。
闽江下游山水秀,
畅游纵观焉用腿。
同志欢谈无顾忌,
话扯开来难停嘴。
领袖伟大颂不尽,
只缘专捉害人鬼。
翻过高山到盆地
同志哥,
你说这山陡不陡?
老伙计,
我说越陡越好走。
同志哥,
你说这路滑不滑?
老伙计,
我说越滑越好爬。
同志哥,
老伙计,
我们再努一把力,
翻过高山到盆地,
哎呀嗬!
&誓将奋斗会中原
$久别重逢今又别,
不知人月几时圆?
伤思艰险犹尝尽,
誓将奋斗会中原。
&英雄得胜寨
$英雄得胜寨,
破贼显威神,
山上红旗卷,
豪绅胆战惊!
百战沙场驱虎豹
百战沙场驱虎豹,
万苦艰辛胆未寒。
只为人民谋解放,
粉身碎骨若等闲。
&赠妻诗
$我俩结婚整整已经有了十年,
然而相聚的时间仅仅只有两个月零二十一天。
不知流过多少的伤心泪,
也曾受尽了艰苦辛酸。
丝毫也不能摧毁我们铁的心愿……
在生命的途上还会遇着狂风巨涛,
象从前一样的冲破,
我们永远的骄傲自豪。